任玉岭:生态农业是农业发展的目标和重点

2020-09-22 17:37   来源: 互联网    阅读次数:2758

任玉岭

著名经济学家,

原国务院参事、全国政协常委,

国家教育咨询委员会委员

乡村振兴战略是中共十九大提出的重大决策和部署,是决胜全面小康、建设现代化国家的历史任务。那么,为什么要实行乡村振兴?又怎样才能搞好乡村振兴?这是担当乡村振兴使命的各级领导必须清楚的。

一、为什么要实行乡村振兴战略。

党的十九大提出了七大发展战略。乡村振兴战略是同区域协调战略和可持续发展战略平起平坐的,并且排列在区域协调与可持续发展战略之前。

大家知道,我们国家经过七十年的打拼,现在的经济总量已经成为世界第二,人均GDP已接近1万美元,如同习主席所讲,中国人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接近实现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时刻。但是,由于改革开放后没有使农村发展与工业化同步推进,再加上户籍制度改革没有跟上,在城乡壁垒严重存在情况下,广大农民工只能进城打工而不能在城市落户,以致造成了城市化的严重滞后,农村GDP早已降到10%以下,而农村人口实际上还在总人口的半数还要多。


第二届中国乡村振兴论坛在河南信阳罗山县何家冲召开

迄今为止,我国农村因人多地少,投入紧缺,导致了生产方式、生产规模、生产能力的严重滞后,最终表现在劳动生产效率上,中国农民的劳动生产率是韩国的34%、日本的29%、欧盟的20%、澳大利亚的7%、阿根廷的2%。

由此看出,中国的农村发展已经成了中国发展的最大短板,从政治角度讲,我们是社会主义国家,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就必须坚持共同富裕,坚持公平正义,我们不能总让农民过穷日子。从经济上讲,占半数人口的中国农村经济上不来,现代化跟不上,就谈不上国家全面现代化。为此,习主席明确指出,中国要强,农业必须强,中国要富农民必须富,中国要美农村必须美。习主席提出的三个必须,即是乡村振兴的目的和目标。也是我们振兴乡村的使命和责任。

二、怎样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

(一)乡村振兴离不开地县经济的崛起

对乡村振兴的推进有很多报道,中国那么大,乡村那么多,抓一些典型那是手到即来、唾手可得的事情。但是,要真正做到广大乡村的振兴,特别是要使那些真正需要振兴的乡村得到振兴,我认为还要持“实事求是”的这个原则,决不能人云亦云,盲目跟风。

我是河南农村长大,由咱们信阳走出河南的,我经历了抗日战争至建国70年来的全过程,既知道一些农村的历史,也了解不少农村的变化。离开河南的63年,我曾先后学习和工作于天津、北京、上海、北海、昆明、成都、广州、深圳,我还走了32个国家,有些国家去过十次以上,在国内我跑了1000多个市县,有些城市我去过100次以上。尤其是在全国政协常委和国务院参事岗位上所做的大量调查研究、建言咨询和二十多年中年年参加全国两会,包括列席中共十六大、十七大的开幕和闭幕,既使我了解了全国各地的发展场景,也使我熟悉了国家机关上层管理的一些状况。


任玉岭在第二届中国乡村振兴何家冲论坛讲话

远在2001年我就提出了“农民问题是中国一切问题中的大问题”,2003年提出了“解决中国三农问题的三大战略十大突破”,我不仅较早的提出农村义务教育的免费和在农村免除农业税,并且把“一村一品”和“公司+农户”引到国内。我大力倡导的农民入股的公司合作组织现在已经出现在不少地方。最近经济出版社出版的“任玉岭论三农”,收集了我对中国三农发展的建言多达55篇。

正是因为有了我对信阳的了解和后来的阅历、观察和研究,我才在这里提出乡村振兴离不开地县经济的崛起。事实上,凡是地县经济发展好的地方,都是农村已经振兴的地方。我因为跑了中国1000多个县,到了农村我还有个“三必看”,即必看农户、必看学校、必看医院。这些调查的日积月累,使我看到了多少先进富裕的国家和地市,他们的农村都呈现出云白、天蓝、草绿、花红、街区整洁、道路硬化、灯光明亮、河塘水清、老幼康宁、文化繁荣的振兴景象。与之相反,凡是经济欠发达的国家和地市,其所辖地区的农村,多是房屋破旧低矮、街区混乱泥泞、塘水污染、涧溪干涸、路不平灯不明、老病、幼残,生活贫困让人揪心。

为此,我们信阳和罗山的乡村振兴,还是一定要大力推进信阳与罗山经济的崛起。我50年代就知道“走千走万,不如淮河两岸”,信阳罗山濒临淮河南岸,浉河蜿蜒流过,位于京广、京九和西沪铁路的交汇处,作为中国南北方的过度地带,距北京、广州、上海、成都都是1000公里左右,有机场和高铁,又有着鄂豫皖老区革命传统的传承和影响,只要能用好这些优势,搞好招商引资和招才引智,做到信阳罗山的万商云集和人文交汇,我们的乡村振兴就能在市县崛起的基础上,以城带乡,取得意想不到的成绩。

(二)推动乡村振兴必打破既得利益的藩篱,改变人财物投入的路径惯性。

美国历史经济学家Dvids landes 在其所著的国富国穷一书中,经过对穷国为何如此贫穷,富国为何如此富足的研究后,揭示出一条最基本的道理,就是“有钱才能赚钱”。马克思在资本论中也曾指出了资本对发展的重要作用。


第二届中国乡村振兴何家冲论坛现场

就我近四十年来对一些暴富者的观察,例如很多房地产商为什么能从皮包公司快速崛起,为什么能够“空手套白狼”,实际上都是因为他们善于以关系套土地,再以土地作抵押,大量贷款有关系。

我们很多城市为什么曾被人赞为像欧美,又为什么那么多农村被人贬为像非洲?其根本原因就是改革开放以来大量的人、财、物投向了城市,而农村不仅极少投入,而且还有相当多的人、财、物流进了城市。

长期以来,我们国家的人财物投向,包括一些省市的人财物投向,都因受到了创造政绩和打造形象工程的影响及受到既得利益藩篱的干扰,形成了重城轻乡、重大轻小、重国营轻民企、重富轻贫、重亲轻疏、重跑部委轻无门路、重锦上添花轻雪中送炭的路径惯性。支持农村发展的一号文件虽然发了20多个,重中之重虽然喊了十七八年,但对农村的支持和投入除了精准扶贫外,对广大农村仍然是雷声大、雨点小。乡村振兴的能否加快进行,关键在金融、财政政策及人、财、物的投入能否打破既得利益的藩篱,改变长期形成的路径惯性。只有加大对欠发达地区和农村的人财物投入,特别是要重视全面小康和全面振兴,我们才能缩小我国位居世界前列的城乡差距,乡村振兴,才能有更光明的前程。

(三)乡村振兴必须推出的改革和举措。

一是必须在20字目标上狠下功夫。乡村振兴有一个基本目标,就是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20个字。在推进乡村振兴中,一定要拿这20个字做镜子,对照一下我们所在乡村的实际,找出短板和不足,并需要突出重点,为之奋斗。而首先要解决好的是缺水少电、缺医少药,生态恶化、文明败落等问题,对这样关系广大农民生计的问题,要尽快提上日程,加大投入,解决问题。

二是要建立农民入股的公司制合作组织,改变小农经营、促进农民致富。国外很多农村的产业化是不允许非农公司进入农村进行承接的。因为农业产品的更多利润存在于运输和营销环节,外来企业进农村,往往是占有了农产品潜在的巨大利润。我曾在山东调研,外来公司让农民为其种葡萄,给农民的收购价是6角钱,他们的卖出价是10元钱,这样的企业进农村不久就大发其财建起了高楼,而农民年收入仍然只有3000元左右。


任玉岭在信阳罗山中国农民丰收节农产品展览会同河南省人大副主任兼信阳市委书记乔新江等观看展览

因此,乡村振兴不能把希望寄托在外来企业的开发上。我们可以学习国外很多农村的做法,组织起农民以土地入股的公司制合作组织,推选出牵头人,进行大面积种植和经营,可以土地为抵押、向银行贷款,可聘请有知识和门路的人开拓市场,开展多种经营,搞好运输和营销,多余的劳力在土地入股后可以到外地打工,家中可以靠土地分红。如此,既开辟了农民盈利的渠道,也为乡村振兴找到了新出路。

三是要解决好农村农业发展的带头人。一个村选一个既有能力,又能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好书记,是十分必要的。但仅此,不足以推动乡村的振兴。为了搞好农民入股的公司制合作组织,必须选拔、培养和招聘乡村振兴的带头人。除了向农村派出一些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公务人员外,但更重要的是需要改革我们大学的招生制度,应该按照哪来哪去,以为农村服务作为目标,像培养全科医生那样,在学校里设置一些专门培养农村发展的全科干部学院,为大批农民入股的公司建设定向培养更多的爱农村、懂农业、懂经营、会管理的全科人才,千方百计的把更多的农民入股的公司,办成乡村振兴的顶梁柱。

三、要办好丰收节为乡村振兴构建提振精气神的文化氛围

乡村振兴将是改变中国农村面貌的一场重大的革命行动,这个行动,需要造革命的舆论,更需提振广大农民的精气神。我们的丰收节就是这场革命的拉拉队,搞好丰收节一定能为乡村振兴增添生机与活力。

中央从2018年起,把24节气之一的秋分日定为中国农民的丰收节,这是习主席主持的中央政治局会议定下的,是国务院下文批准的。它不仅提升了农村和农民的地位,体现了习主席、党中央对广大农民的重视与关爱,而且丰富了农民的文化生活,增强了亿万农民的荣誉感、幸福感与获得感。

大家知道,中国的农耕文化,经过2000多年的积淀是十分丰厚的。但由于社会的变迁和缺乏节日的载体,已经被淡化和遗忘,更谈不上传承和发展。农民丰收节这一平台的搭建,有利于人们以节为媒释放情感、传承和创新乡村文化,为乡村振兴构建文化氛围。


信阳罗山中国农民丰收节为乡村振兴先进单位授牌

为此,我们需要把农民丰收节同乡村振兴战略绑在一起,要使丰收节在不断增强仪式感的前提下,围绕乡村振兴这一广阔天地,让农民当好节日的主角,形成八仙过海各显神通的文化联动的正能量,并可通过采摘旅游,促销展览,观花赏景,把丰收节打造的更红火、更热烈,让广大农民在共享节日的欢乐中,加强合作与交流,提升乡村振兴的活力和动力。


责任编辑:18842648337
分享到:
0
【慎重声明】凡本站未注明来源为"人民经济网"的所有作品,均转载、编译或摘编自其它媒体,转载、编译或摘编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关于我们 网站地图 投诉与建议 免责声明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