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不迷茫! 重庆能源职业学院为4000余名新生开启生涯“导航”
在大学课堂,“抢前排座位”虽不罕见,但若这堂课并非专业课而是大一新生的生涯规划课,便格外引人注目。近日,重庆能源职业学院推出的《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课程,凭借游戏化教学模式、“双轨并进”导师机制及精细化评估体系,成为学生热议焦点,更为职教人才培养模式提供了新的观察视角。
【一堂“破常规”的生涯启蒙课】
“同学们是否思考过未来职业方向?”“如何看待所学专业?”“如何发掘自身职业潜能?”……在博学楼教室,企业职业指导员抛出连串问题后,台下2025级护理专业百余名新生或凝神思考,或热烈讨论,课堂氛围俨然一场研讨会。
课堂现场
“入学即遇这样的规划课,让我从‘走一步看一步’的迷茫中迅速找到方向。”课后接受采访时,2025级护理专业李司宇仍难掩兴奋,“课程包含小组PK、模拟面试、职场角色扮演,还有价值观拍卖、霍兰德兴趣岛等游戏环节——没想到课还能这样上!我们不是在被动听讲,而是‘玩中学、做中学’。”
记者现场观察发现,该课程打破传统单向灌输模式,大量采用游戏式、项目制学习。学生在游戏中完成自我剖析、团队协作、决策分析等任务,在潜移默化中培养职业场景所需的综合能力。
学生课堂讨论
【“双轨导师”机制:全链条赋能成长】
据介绍,本次《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课程覆盖全校32个班级4000余名新生,学年全程开设,每班完成16次系统课程。课程创新采用“双轨并进”导师机制:13名来自多行业的资深职业规划师、企业培训师作为主导师,带来专业生涯指导经验、系统规划方法及真实行业洞察;校内骨干教师作为辅助导师,保障课程个性化与延续性。二者协同构建起既接轨市场又扎根校园的导师团队。
“课程以学生需求为核心,聚焦职业通用能力提升。”导师郭锐介绍,课程设置“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两大板块。前者通过“知觉与承诺、探索、决策、行动、再评估/成长”五大环节层层推进;后者聚焦简历撰写、面试技巧等实战技能,确保学生“心中有蓝图,手中有利器”。据其透露,学院还通过开学第一课、虚拟职业体验、原型岗位对话等多元环节,形成“认知—体验—实践—反思”的闭环培养路径。
师生互动
“今年课程在形式、内容、周期及导师团队等方面都做了重要调整。”重庆能源职业学院副校长缪剑刚表示,调整旨在更好适应就业需求,帮助学生更早、更深刻理解产业与岗位,为人生选择奠定基础。“企业导师带来的不仅是观念方法论,更有‘一手经验’,能帮助学生跳出课本,建立对职业世界更立体真实的认知。”
【精细化评估:成长轨迹“可视化”】
除师资与模式创新外,课程精细化评估机制同样亮眼。学校为每位学生建立“个人成长档案”,全程记录课程参与、项目成果、复盘反思等情况。
“这意味着学习效果不再是模糊感受,而是清晰可见的成长轨迹。”郭锐展示档案模板时强调,“档案既能帮助学生回顾进步,又能支持教师个性化指导,本身就是宝贵的生涯管理实践。”
2025级会计专业张皓对此深表认同:“每次课后复盘都像一次自我对话,看着档案变厚,能清晰地看到自己从迷茫到明确目标的过程,获得感很强。”
课程教具
此次系统性开设《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课程,重庆能源职业学院以实际行动拓展了职教内涵,打破了“职教即技能培训”的狭义认知,将“人的全面发展”与“可持续职业能力”培养置于核心位置。这不仅是职业规划的辅助,更是面向未来核心素养的塑造。该探索回应了新时代对高技能人才的需求,为构建“就业有能力、升学有优势、发展有通道”的现代职教体系,提供了可复制的实践样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