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芽汤冒出“啤酒泡”?藏着消除“啤酒肚”的秘密

2025-07-23 10:46   来源: 人民经济网    阅读次数:2904

      在今年三月份国家卫健委倡导的“体重管理年”活动中,河南省中医院吕沛宛医师针对记者提问的体重管理技巧问题,向公众推荐了一款中药代茶饮——黄芽汤,让这一传承自清代御医的千年古方重新受到大众关注。如今,这一古方经过知医邦现代工艺改良,化身为冲调黄芽汤,让传统调理更贴近日常。

      第一次尝试冲调黄芽汤的人,多半会被液面的泡沫吸引:只需温水一冲一搅,琥珀色的汤液上,瞬间浮起一层米白色的细腻泡沫,看起来非常像刚倒出的啤酒泡沫。这可不是什么添加剂的“魔术”,而是传统古方遇上现代工艺的奇妙反应。

冲泡好的黄芽汤,表面漂浮着一层绵密的泡沫

      为了让古方更易吸收、冲调更便捷,研发团队采用了独特的“中药挤压膨化技术”。其原理类似爆米花:药材和谷物在高温高压的挤压膨化设备中,内部水分瞬间汽化“炸开”,将原本紧实的植物细胞壁彻底撑破,形成疏松多孔的“泡泡米”。这些“泡泡米”被精细研磨后,按古方比例混合,便成了冲调黄芽汤的原料。

      温水一冲、轻轻一搅,泡沫立马冒了出来。这可不是偶然,全靠人参里的“明星成分”——人参皂甙。人参皂甙天生带着“两面性”:一端亲水,一端亲空气。遇水搅拌时,它会在水面搭起一层薄膜,把空气裹在里面,自然就形成了这层细腻的泡沫。更重要的是,膨化工艺让人参皂甙释放得更彻底:传统煎煮时,硬邦邦的细胞壁会“锁”住有效成分,溶出量有限;现在细胞壁被打破,人参皂甙能快速溶进水里,泡沫自然也就更明显了。

冲调黄芽汤的组方原料及最终形态

      为什么这杯带泡沫的汤饮能帮助我们管理体重,特别是对付恼人的“啤酒肚”呢?这得从现代人最容易踩的健康“雷区”——脾虚寒湿说起,以及它如何导致脂肪堆积。

      我们可以把脾胃想象成身体里的“中央枢纽”,它负责将我们摄入的饮食(水谷)转化为气血精微(能量与养分),并将代谢产生的多余水分和废物(中医称为“湿浊”)及时运送排出体外。驱动这个系统运转的核心动力,是脾胃的阳气(脾阳)。

      然而,现代生活中很多习惯都在不知不觉中“浇灭”这股阳气。想想看:现代人多贪凉,过食生冷,冰淇淋、冰西瓜、冰奶茶是不是就没断过?嘴巴是凉快了,可冰凉的东西直接往肚子里灌,脾胃哪受得了?空调从早吹到晚,冷气顺着毛孔往身体里钻,时间长了脾胃就越来越“怕冷”。这些都导致了“脾阳虚”,也就是脾胃动力不足了。

      脾胃动力不足会引发一系列连锁问题:首先是水液代谢不畅,多余水湿滞留体内,易在腹部囤积形成“啤酒肚”或“游泳圈”,甚至有些瘦子也会出现大肚腩,这是代谢紊乱的信号;其次是该输送到嘴巴、眼睛和皮肤的水气无法到达,导致口干舌燥、眼干眼涩、皮肤干燥起皮,甚至痰湿堵在体内,内湿外干,形成湿疹。湿疹之所以叫湿疹,其本质是湿,但外在表现是皮肤干燥,因此西医主张涂保湿膏,但只能“治标”,要想“治本”还是得祛湿。

      黄芽汤的组方(人参、干姜、茯苓、甘草)看似简单,却精准针对了“脾虚寒湿”的核心问题,助力“中央枢纽”恢复运转:人参补元气、健脾气,解决动力不足;干姜温中散寒,提升脾阳,活跃代谢以化解寒湿;茯苓健脾利湿,排出多余水湿痰饮,减轻湿浊负担;甘草补脾益气、调和诸药,保障协作顺畅。

      脾胃功能恢复后,食物能转化为能量而非脂肪,淤积的水湿痰饮排出,腹部多余脂肪得以代谢,整体代谢循环效率提升。

黄芽汤表面的泡沫

      现在再看那层泡沫,它和啤酒泡沫的本质区别就清楚了:啤酒泡沫带来短暂的清凉和口感,但随之摄入的酒精和高热量,恰恰会进一步损伤脾阳、加重代谢负担,是“啤酒肚”的推手之一。而黄芽汤的泡沫,是天然药材精华充分释放的见证,它不含酒精和多余热量,反而藏着帮身体“减负”的智慧。

      当我们习惯啤酒泡沫的短暂欢愉时,不妨将手中的啤酒换作一杯泡沫丰盈的黄芽汤。它同样能带来感官的愉悦,却以截然不同的方式,温和持续地滋养脾胃,帮助身体找回那份内在的轻盈与平衡。

责任编辑:文刀刘
分享到:
0
【慎重声明】凡本站未注明来源为"人民经济网"的所有作品,均转载、编译或摘编自其它媒体,转载、编译或摘编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关于我们 网站地图 投诉与建议 免责声明 sitemap